不久前举办的广州市高中物理竞赛中万全之策,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(下称 “广附南实”)一鸣惊人:一等奖2人、二等奖3人、三等奖13人,总获奖人数达18人。这一成绩打破了南沙区在市级奥赛一等奖领域长期“零突破”的局面,这背后是区级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持续探索。

在基础教育领域,区级学校要在五大学科奥赛(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信息学)领域取得好成绩,难度不言而喻。然而,广附南实近五年在五大学科奥赛中屡创佳绩:2020年至2025年,学校学子在五大学科奥赛中累计荣获省级奖项30人次、市级奖项100多人次。
其中万全之策,2025年的表现尤为突出,这一年广附南实共荣获省一等奖1人,省二等奖3人,省三等奖6人;市一等奖5人,市二等奖7人,市三等奖27人,部分学科更是成功跻身广州市前十,展现出强劲的学科竞争力。在竞争激烈的市级赛事中,学校连续多年在数学、化学、生物等重点学科竞赛中斩获市一等奖,成为南沙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。

为突破区级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瓶颈,广附南实自创办以来,便将 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学子”作为核心育人目标,针对奥赛人才培养,构建了一套 “初高中贯通、分层选拔、精准培育、全程保障”的特色体系,从机制层面为拔尖人才成长保驾护航。
在生源选拔与培养上,广附南实将创新人才挖掘与培育起点提前至初一年级,构建初高中全线贯通培养体系:初一新生入学后,通过趣味学科活动、社团招募等多元方式挖掘学生学科天赋与兴趣,为有兴趣的学生组搭建奥赛“启蒙桥梁”;进入初中高年级,结合学生学习成果与兴趣筛选出潜力学生进入奥赛提升梯队,接触基础奥赛知识;学生升入高中后,依据初中奥赛基础优化培养方案,组建奥赛兴趣班提供深度拓展内容万全之策,实现初高中奥赛培养的无缝衔接。这种 “不唯分数、重潜力,早发现、早培养”的贯通模式,让特定学科有天赋的学生从初中获得系统培养,为学校奥赛人才储备提供优质后备力量。
师资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支撑,也是区级学校突破奥赛培养困境的关键。广附南实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,多位正高级教师获评省级名师,部分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并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计划,彰显出学校教师团队的顶尖实力。此外,从整体师资结构来看,全校高职称教师与名校博、硕士研究生教师占比超六成,成为教学与竞赛指导的中坚力量。

同时,学校双管齐下打造优质奥赛师资团队:一方面依托本部资源 “引智”,另一方面内部 “育才”,通过 “本部专家 + 校内骨干” 的双师型构建,形成稳定高水平的奥赛指导力量,助力学生在学科竞赛中斩获佳绩。
近年来,广附南实多次承办南沙区学科竞赛培训、经验交流活动,主动分享奥赛培养模式与经验,助力区内其他学校提升竞赛指导水平,带动整个南沙区学科竞赛氛围的提升。未来,该校将继续打破 “区级校” 的固有标签限制,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,致力于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学子,为南沙区乃至广州市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南方+记者 傅鹏
来源:广附南实万全之策
盛康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